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 >

今日头条PK百度,微博热搜被约谈,内容平台怎么了?

源自:字头社 作者:字头社 发布时间:2018-02-02 12:56

新年相交之际,国内的内容平台们好像都有点开年不利。

1月31日,“这届百度公关”以一篇《让人哭笑不得的这届同行》嬉笑怒骂、夹枪带棍的回应了同行今日头条;四天前,新浪微博在被有关部门约谈后下线整改;再加上之前今日头条推荐频道的整改下线。新年相交之际,国内的内容平台们好像都有点开年不利。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在混战和监管加码的同时,这三家内容平台在商业上都获得了巨大成功,百度去年三季报显示,信息流广告年华收入将超10亿美元;今日头条2017年全年预期收入也差不多这个水平;微博更勿用多谈,通过收入暴增已被视为迎来“第二春”。

一边是商业获得成功,一边却是监管趋紧、商战加剧。看似两者没有直接关联,但实际上却是必然。

外界有很多种说法,但社长试图参照传统媒体,将这三大平台统称为内容平台来进行解读。从产品形态上来看,无论传统媒体、微博、头条还是百度信息流,都属于内容范畴,并且从某种程度上,三大内容平台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媒体属性,尽管某些创始人不愿意承认。

当然,新媒体的崛起确实改变了媒体生态,也改变了人与信息的连接方式。但随着近三年的高速发展,问题也不断暴露。从本质上讲,社长更愿意将其视为不同主体(传统媒体机构和内容平台)下,定位、功能与目的的本质属性差异。

定位功能差异

世纪之交前后,“铁肩担道义”是人们对媒体最典型的期望和定位。虽有些夸张,但依然可见传统媒体的属性标签。当然,具体到行业实操,有官媒的为大局服务,也有市场化媒体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探索。但无论哪一种,谁也没有把赚钱放在第一位,最起码没有公然宣称。

而今日头条从一出现,就是一副纯市场的商业面貌,选题、事实核查、文本规范、职业操守等等专业名词几乎与其不沾边。流量、广告、生态、资本才是关键词,而内容只不过是一种产品,一种获得商业回报的介质。

写到这里有必要声明一下,社长并非人为传统媒体比新媒体更高尚,我们不进行道德评判,只讨论技术细节。

传统媒体时代,内容具有强烈的精英意识,意在通过内容达到开启民智、统一思想,是一种主导模式。可以看看当年的从业人员背景和进入媒体机构的层层考核制度,就可窥见其对内容的定位。其优势在于内容可控,劣势在于内容单一、流动性差。而在新媒体时代,内容是一种纯纯的产品,用户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尤其是个性化推荐之后,选择什么内容,主导权从媒体转向了消费者。用互联网的话术,就是用户驱动产品,这种模式下,优势在于内容更加丰富、多元,信息流动充分;而劣势在于容易失控。

传统媒体的劣势使其在新媒体的优势面前一触即溃,再伟大的新闻理想也需要经济基础。当商业主导的新媒体出现,从业人员、广告主等资源迅速向新媒体倾斜。

但新媒体的劣势也迅速暴露出来,微博热搜和今日头条推荐等频道整改非常典型,均涉及低俗内容。就目前国情而言,这是必然。社长为此调研了20位身边的用户,覆盖一二线城市和五六线城市及村镇。前者的日常信息来源为传统新闻网站的客户端,比如网易、腾讯,更多的则是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后者的主要渠道则是今日头条、QQ新闻。

写到这里可能要得罪一些人了。十年前,五六线城市和村镇用户的信息内容来源主要还是电视,新闻网站都很少看。而自从今日头条这类平台出现后,迅速满足了他们对于外界信息的需求。

这批用户对内容的需求是什么?社长就不言明了,看看曾经的热搜榜和今日头条推荐频道就知道了,可谓有什么样的用户就有什么样的内容。直到相关部门都看不下去了,接连出手。

此刻,想到一位传统媒体高管一句话:“用户驱动”并不一定适合媒体行业。”在互联网思维盛行的年代,这句话多少有点不合时宜,但是现在看来,不是全无道理。

模式与目的不同

广告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主要盈利模式,但如何获得广告的逻辑也正在发生变化。

传统媒体以影响力获得广告,而新媒体则以流量换广告。因此在传统媒体,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要为内容背书,通过作品获取影响力;而新媒体时代,则对内容的来源和生产门槛降低,用户不需要知道内容背后是谁,只要有自己想看的内容即可,哪怕作者只是内容的搬运工,拼凑成文,这种现象并不稀奇。通过这种方式,平台可以快速获得流量,以换取广告收入。

如果从广告主的角度而言,新媒体的模式显然更匹配他们的需求。而今日头条、百度信息流等,其目的也正是在于商业利益最大化,这个逻辑是完整的。

今天,当新媒体掌握话语权时,我们对于内容产业的讨论,几乎全部从商业的角度,即使有那么一小撮声音呼吁内容不忍猝读,也迅速被淹没在飙升的财务数据中。

内容产业不是不要商业利益,即使传统媒体时代,如何平衡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中立性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对其的讨论从未停止过。而现在,这些争论似乎消失了,只需要以商业利益一条标准衡量即可,可度量,又简单。

我们可以看看,传统媒体的竞争在于内容本身的竞赛,甚至统一选题都要一比高下,这其中隐含着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品牌影响力等多重不可量化的指标;而新媒体的竞争本质上依然是对流量的争夺,用户数、活跃度等,均可量化。今日头条PK百度,无论谁是黑公关,双方争夺的还是财报中的数据。

在我们这儿,内容本身就是一个特殊行业,尽管在市场上,新媒体几乎完胜传统媒体,但是依然存在一个关键的变量——政策监管。今天,今日头条开始招聘曾经被创始人鄙视的编辑人员,Dang员优先。

退一万步讲,内容也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行业。就像改革开放初期,商品稀缺,无论质量好坏,都有人买单;而进入充分竞争时代,消费者需求升级,质量就成取胜关键。与其把目光聚焦在流量上,不如寻求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

我们相信,新媒体终有与传统媒体和解的那一天。

源自:中华广告网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