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 >

激发4亿家庭新经济,OTT要做新“价值高地”

源自: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1-06-03 11:08

当信息爆炸使用户越来越像“记忆只有七秒的金鱼”,有效注意力便成为了广告主更加关注的焦点。

当信息爆炸使用户越来越像“记忆只有七秒的金鱼”,有效注意力便成为了广告主更加关注的焦点。

  也正因如此,梯媒凭借封闭环境里强曝光、高触达这一“先天优势”在当下受到追捧,诸如分众传媒这样的头部玩家,其业务也随之逆势增长、高歌猛进。

  但令人意外的是,另一个同样具有上述优点的媒介——OTT却是“不同命”。虽然OTT终端设备在不断增长,在家庭场景下“一对多”能够触达更多核心用户,但行业内围绕OTT的关键词始终是被忽视、被低估。

  究竟是哪些因素仍在影响广告主对于OTT的投放意愿?有庞大的家庭场景做支撑的OTT,未来又将会走向何方?

  先建统一标准,再驱动行业

  在业内,OTT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据奥维云网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OTT规模已近3亿且仍持续增长,这意味着在约4亿中国家庭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了OTT家庭用户。OTT大屏已经成为家庭场景的第一大入口,而每个家庭背后站着多个用户,从触达力来看就会优于其他媒介。

  而在受众层面,OTT覆盖着更为重视生活、娱乐品质的家庭成员,这一人群拥有更强的消费能力,并且掌握着消费的话语权,也就是说这其中有不少是广告主们最想触达的“三高人群”。

  当然,OTT最为明显的优势还是在于“大屏”的视效,以及在一系列新技术支持下实现的创新互动体验。与小屏相比,大屏可以提供更具冲击力、更为沉浸化的体验,用户的情感认同要更强。同时,OTT大屏广告以视频为主的形式,这也更符合当下及未来的主流内容消费趋势和品牌传播需求。

  既然优势已如此显而易见,为何OTT多年来始终难以从“价值洼地”中走出?

  小米互联网业务部商业营销品牌总经理陈高铭告诉「深响」,“分散”是目前OTT领域的最大特点,但也是影响行业发展的最关键原因。由于行业过于分散,玩家们各自为阵、自成闭环,不论是在投放,还是在后续的监测、效果评估等环节都缺少统一的标准。

  而统一标准的缺位,紧接着就影响了广告主的认知。“客户害怕这里水很深。”陈高铭表示,目前有些广告主是在研究OTT,有些还在摸索自己的投放标准,同时还会有不少是在担心投放的真实回报。种种影响因素下,广告主走向OTT的脚步就被拖慢了。

  此外,秒针系统总裁赵洁还提到了另外两大问题。

  一方面,虽然行业教育已经有四五年时间,但由于产业链条上的内容提供方、硬件设备方、服务方等众多参与者都冠上了OTT之名,广告主目前对“OTT”这一概念的理解仍是模糊混乱的,急需要行业中有人来“说透”、“讲明白”。

  另一方面,行业是具有惯性的。OTT目前面临着如何嵌入到整个预算分配体系以及计划体系中的问题,对广告主来说它是排在后面的“补充”角色,这自然也会影响到行业整体发展进程。

  总结来看,影响OTT前进速度的,正是行业统一标准缺乏而引发的连带效应。因此,只有先建立行业统一标准,才能让广告主有更清晰认知,消除顾虑,进而改变惯性。而在这一过程中,小米营销就承担了双重角色。

  陈高铭表示,小米营销目前正在做行业的“教育者”,帮助广告主明确OTT相关的基础认知,同时也在和第三方合作伙伴一起建立统一标准。

  例如小米营销曾与群邑共同发布行业白皮书,与秒针系统在数据层面进行深度合作,并且还在今年3月联合金投赏开启了“OTT大屏营销”新赛道。金投赏创始人兼总架构师贺欣浩也表示,OTT大屏以及跨屏营销在近几年的成长非常快。通过新赛道和奖项的设置,挖掘OTT领域的优秀案例,也是在让这些案例背后的OTT营销创新更快被行业关注和接受。

  而教育行业,势必得自身先有建树。2013年年底,小米率先看到智能硬件和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趋势,提出并布局AIoT(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如今小米已经在这一领域站稳脚跟,也因此成为了助推OTT发展的实际行动者。

  例如小米营销提出的“智能营销三级引擎”模型,主要聚焦于创意、服务和场景三个方面。基于硬件和系统级入口,以创意形式+AI等技术呈现营销内容,强曝光实现目标用户的高度触达以及与用户之间的强互动,帮助品牌实现定制化的服务。同时,以家庭场景为主,利用多元的智能硬件向更多智能生活的细分场景做拓展。

  可以说,OTT对广告主而言可能还是新概念、新机遇,但作为教育者和行动者的小米营销已经为引导广告主前来,而在技术、服务、生态等方向走得更深。

  成为品牌必选项

  当然,广告主目前的选择、惯性和顾虑都是从自身出发并跟随行业整体趋势,自有其合理性。

  “存量竞争”是如今营销行业的主题词,流量焦虑、增长压力的加剧,使得追求效果成为了大趋势。据秒针系统《2021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调研数据显示,有78%的企业投放广告目标是提升销量,甚至有广告主表示会将原本投品牌广告的预算挪过来做效果。

秒针系统《2021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

  看效果、求生存,好的一面是让广告更加高效,过去广告界“不知道被浪费的是哪一半”的魔咒被打破。但坏的一面是让长期品牌价值被选择性忽略,广告主常陷于品效怎么选、品效能否合一的困惑。

  回归到品牌和效果广告的本质来看,品牌广告肯定是不可或缺的。效果广告的作用更多只是产生即时销售,带来短期增长;而品牌广告才能够创造品牌资产,影响未来销售,带来长期价值。

  广告主可以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侧重地选择效果或广告,但两者并不能彼此取代对方。在赵洁看来,纯粹走促销型路线的品牌,在销量达到一定数额之后很快会到天花板;品牌想要走下一步就一定得做品牌,这样乘数效应才能够显现,实现长期的倍增。

  “只投效果,是在‘钓鱼’,做品牌,需要‘养鱼’。”陈高铭也认为,品牌是需要在产品之上提供更多附加值,以长期的、能带给消费者价值的建设,来影响消费者心智。这与只卖货的品牌完全不同,甚至这类应该被称为“厂牌”,而非真正的“品牌”。

  而在品牌广告中,OTT的优势极为明显。

  大屏带来的高清体验,是其他媒介所无法提供的;并且OTT也不只是一块被动接受信息的屏,而是交互设备,更加注重与消费者交互,因此用户体验更好。同时在贺欣浩看来,OTT大屏营销会有很多是目前用户完全想不到也不想跳过的优意创意。例如此前Dior发布2021秋季男装系列时,就与小米营销携手打造了手机+大屏的跨屏直播;范思哲与小米营销合作时,在传统15秒开机广告加上了AI技术,同时还增加了小爱语音智能互动玩法,让广告短片的创意性提升。

  除高清、互动之外,如今广告主期望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让品牌传播效果最大化,而OTT就可以在用户数据上进行深挖,深度构建用户画像,帮助品牌主精准触达和投放。并且OTT作为AIoT生态最关键的一块屏,其背后有完整生态作为支撑,这就相当于是连接了一个庞大的数据收集器,足以让数据的颗粒度和精确度进一步提升。

  在有数据支撑,并且已为多位广告主提供不少定制、创新解决方案的基础上,陈高铭也表示,小米营销的下一步行动,其中一大重点就是探索更多创新形态,让OTT广告能够既符合消费者的内容消费习惯,又符合品牌的营销创新诉求。例如内容的定制订阅,探索与云游戏的结合,尝试在大屏上做家庭购物、工具性产品以及跨屏营销等等,都可以进一步放大OTT的独特优势。

  随着智能电视保有量的逐步提升,OTT正向发展的趋势已显现。特别是在网络流量红利消失的当下,大环境势必还会进一步助推广告主将关注点聚焦在OTT这类处于“价值洼地”的媒介形式上。

  这一发展过程中,头部玩家们仍有很多事情可做:包括树立统一标准、破除广告主顾虑、继续教育行业、探索更多创新形式等等。作为头部玩家之一的小米营销已率先在行动中有所突破,且行动方向也非常明确。

源自:中华广告网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评论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