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长的北方面包店 竟做了一款日式小清新爆款蛋糕
海派有红宝石,北派有好利来。本土老品牌也能赶上西点时髦了。许多城市都有带着时代烙印的本地品牌和老店,这些只有妈妈和奶奶们还在依旧光顾的老古董,在年轻人的口中大多也都已成为了避而远之的童年回忆。但最近几年面包西点界,却有些老品牌正在打破这个规律。如果你在上海,一定见过装扮时尚的小姑娘走进老社区旁边的一家叫红宝石的面包店,拎出一盒外观极其朴素的白色奶油蛋糕。同样的场景也正发生在北京。在社交网络上,越来越多的姑娘们会自发推荐一款叫“半熟芝士”的蛋糕,而它来自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蛋糕品牌好利来。
纸媒已死?看新京报如何转型升级
现如今互联网数字时代,传统的报纸媒体肯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渐渐衰落至消亡,那么那些传统纸媒如何生存或转型成为一个问题。2016年10月12日,《南方都市报》通过微信公众号高调发声,反驳了“纸媒寒冬”的观点,还举证自己9月30日的广告营业额就有3000万,似乎要判定“纸媒已死”的谣言性质。北京纸媒瞄准产业风口,切入“视频内容”生产的融合举措,比起南方的报纸反而非常低调。以新京报为例,新闻视频栏目“我们”在腾讯视频悄悄上线一个月后,才开始在新京报的微信号与报纸上招兵买马。
强生致癌?又有刁民想害本宝宝!
强生公司今年可谓“好事连连”,热闹非凡。这不,近日,美国强生公司又因为婴儿爽身粉这个产品的“滑石粉致癌”问题再次被舆论兴起,浩浩荡荡,人心惶惶。10月28日,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巡回法庭的陪审团裁定,强生须向一位因使用强生婴儿爽身粉(含滑石粉)而致癌的女受害者赔偿7000万美元(约合4.7亿元人民币),这已经是今年(2016年)第三次因为爽身粉致癌问题被判赔偿巨额赔款了。今年2月,强生被判赔偿一位致癌死亡的女受害者家庭7200万美元,5月又判赔偿另一位女受害者5500万美元。
广告公司的“策略”是做什么的?发展前景如何?
最近很多读者询问关于市场营销,广告,职场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打算写一个系列的文章来一一解答,今天是第一篇,回答的问题是:相对于客户服务( Account Service)、创意(Creative)来说,策略(Strategic Planning)在广告公司算是一个比较少人做的工种,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甚至有的广告公司根本没有这个职位,但我认为待遇和未来的发展却是很好的(这个最后讲)。总的来说最基本的广告公司策略工作包括下面三点:
教你10个万能的销售谈话技巧!
你刚刚才得知,一件非常重要的案子出了问题,如果立刻冲到上司的办公室里报告这个坏消息,就算不干你的事,也只会让上司质疑你处理危机的能力,弄不好还惹来一顿骂,把气出在你头上。2.上司传唤时责无旁贷句型:我马上处理冷静、迅速的做出这样的回答,会令上司直觉的认为你是名有效率、听话的好部属。相反,犹豫不决的态度只会惹得责任本就繁重的上司不快。夜里睡不好的时候,还可能迁怒到你头上呢!3.表现出团队精神句型:安琪的主意真不错!
90后的广告回忆,看过一半就说明你已经老了!
在没有手机、上网不便的小时候,看电视应该是视点君最大的乐趣。在完成作业之于,在家长规定好的时间范围内,即便是看广告,也是乐趣无穷啊。于是,一大堆朗朗上口的“洗脑式”广告文案就这样成为了我们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多少呢?旺旺大礼包:我会旺!我会旺!90后的广告回忆来一段很熟悉的广告词,过年期间各大卫视不间断放映:送旺喽,旺旺大礼包,人旺,财旺,身体旺;财旺,福旺,运道旺;一旺到底,我会旺,我会旺。
在营销中,如何聪明地涨价,降价?
这是商业中非常重要的议题。价格是顾客支付的成本,也是企业经营的收入,直接关系到业绩和利润。定价是门很深的学问,我也不敢说我学会了,但是我亲眼目睹了好几个老板因为随意定价,涨价、降价,导致业绩严重下滑,甚至企业崩盘! 定价的第一步,一定是算成本。有句话很经典,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钱的生意没人做,所有老板定价,第一目的是保本。成本不难算,产品材料成本先算,完了加上广告推广成本,再加上运营成本包括人员工资房租水电等,还有zf公关的费用等,算出来单个产品的成本。
煎饼果子出了一支苹果风的广告!准备挑战卫龙?!
煎饼果子出了一支苹果风的广告!准备挑战卫龙?!这,再也不是我认识的煎饼果子了... 煎饼果子改名 中式救主可丽薄饼 这浓浓的苹果风... 网友@馆叔上传了一支天津煎饼果子概念设计视频,瞬间火爆网络 这,再也不是我认识的煎饼果子了... 煎饼果子改名 中式救主可丽薄饼 (Chiese savior crepe) 这浓浓的苹果风... 煎饼果子1.webp.jpg旗舰配置 煎饼果子2.webp.jpg
《全球网络广告调查报告》 打破社交媒体广告的认知概念
近日,全球著名的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公布了《全球网络广告调查报告》,从这份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交媒体的广告价值和网红的广告价值一样,始终还是有点捉摸不透的,支撑着广告主重金砸入的,始终是一份“理所当然”的想象:传播得快、关注人数多,曝光次数自然也高。即便这个曝光次数并不是有效曝光次数,基数够大,那么效果也一样可观。